1月12日下午,学校在7号公寓培训教室召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专题会议,宣讲“五说”活动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各院(部)副院长(副主任)、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团总支书记/副书记、学工办主任/副主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专项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李亚光主持。
会上,教务处处长贾白首先解读了什么是“五说”、为什么要“五说”、说什么、怎么说等“五说”活动主要内容;会计学院副院长白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主线,阐释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逻辑规律,指出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逻辑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酒店管理专业负责人李丽提出了专业剖析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解读了专业剖析模板和样本的具体内容;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邵光庆介绍了“说课程”项目工作方案,解读了课程标准模板和样本的具体内容;团委副书记范红伟介绍了第二课堂活动体系项目的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解读了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模板和样本的具体内容;文化传播学院副书记王连峰介绍了自我教育体系项目工作方案,解读了自我教育体系模板和样本的具体内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孟凡兵从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详细讲解了“五说”活动实施方案。
李亚光在主持讲话中指出,学校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是在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逻辑基础上,准确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范性,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学性。我们要立足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和已形成的“121,222”人才培养思路,补齐第一课堂课程体系在可考核指标点和质量标准上的短板,同时,将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和自我教育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活动中,构建科学的“12345”人才培养体系。他强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五说”活动信息量大,方案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广大教师发挥智慧,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整个工作方案,推进“五说”活动落地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工作组历经两个多月时间,已起草完成“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逻辑”、“说专业”、“说课程”、“说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和“说自我教育体系”的模板、样本和评价标准,以及“五说”活动实施方案,接下来将在征求广大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完善定稿“五说”活动工作方案。寒假期间,各院(部)将开展学习调研工作,准备“五说”活动汇报材料,新学期将以专业为单元,进入具体“说”阶段。“五说”活动将历经一个学期,每一院(部)、每一专业、每一课程都将参与其中,以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逻辑,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教务处
2018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