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的意见

作者:       编辑:       复审:       终审: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07      

山青院字〔20167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优化知识结构为主要目的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学科的素质教育内容,强化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学校特有的大学精神和优势特色植入到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获得启迪,形成独特的大学精神和特质。因此,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公共选修课建设的重点、类别 

  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偏于文科的现状,公共选修课建设的重点是,突出学校办学定位的大学精神课程基于自然科学的公共选修课,兼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公共选修课,强化美育课程 

  根据课程内容,公共选修课可分为大学精神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等五类课程。 

  (一)大学精神类课程 

  包括青年工作、大学生领导力开发、政治类等体现学校大学精神的课程,重点提升学生的青年工作素质、政治素质和为公众服务的意识,体现学校的精神和特质。 

  (二)自然科学类课程 

  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领域,使学生认识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了解科学发展历史,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工程技术类课程 

  主要包括机电、信息技术、房屋建筑、海洋工程等学科领域,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人文科学类课程 

  主要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中外文化等学科领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适当形式和内容的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养成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在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社会科学类课程 

  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学、管理、教育等学科领域,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自我成长。 

  二、公共选修课建设的方式、方法 

  (一)公共选修课建设的方式 

  根据学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资源的现状,公共选修课的建设采取学校自主建设与引进网络视频课程并重的方式进行。 

  自主建设的公共选修课分为两种:重点建设课程和一般课程。重点建设课程为大学精神类公共选修课,采取招标的方式建设,初期投资每门课不少于5万元;一般公共选修课建设初期投资不少于2万元,并视后期建设适度投入。各相关学院(部)应在未来三年内开发建设不少于3门的高水平公共选修课。 

  (二)不同类型公共选修课的建设方法 

  大学精神类课程是校公共选修课建设的重点,包括批判性思维、青少年工作、大学生领导能力开发、政府治理、国际政治等课程。学校鼓励教师独立或联合开发大学精神类课程,联合的对象可以是校外教师,也可以是退休教师。 

  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课程,可通过引进网络课程组织教师开发方式建设。学校鼓励从事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结合学术专长开发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或将现有课程中基础性较强的必修课改建为公共选修课。 

  人文科学类课程,可由文化传播学院、舞蹈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立足学科基础,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开发,如大众舞蹈、文学欣赏、美术欣赏、艺术实践、艺术批评等,引进部分网络视频课引进校外合适的通识课资源,聘请校外教师授课。学校鼓励从事人文科学教学与研究的教师结合学术专长开发人文科学类选修课。 

  学校鼓励从事社会科学教学研究的教师结合学术专长开发社会科学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的管理 

  教务处具体负责公共选修课的组织、审批和管理。各学院(部)负责本部门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的日常管理,制定听课计划,检查教学材料,适时监控教学运行状况和教学质量。 

  (一)公共选修课的申报和遴选 

  公共选修课的主讲教师原则上应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授、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一门公共选修课可由1位教师独立承担,也可由2-3位教师组成团队承担。课程建设实行申报制,申报时须提交课程大纲。课程大纲包括:课程开设导言、内容提要、章节安排、教学目标与考核、参考资料等五个方面。公共选修课需经过教务处组织筛选评审后才可开设,以确保课程质量。 

  (二)公共选修课的修读要求与选课指导 

  本科生在校期间要修满不少于16学分的公共选修课。其中自然科学类和工程技术类公共选修课分别不少于2学分,其他类公共选修课的修读学分应均衡分布,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素质。专科生在校期间应修满不少于4个学分的公共选修课。 

  实施学业导师制,为每个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学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正确选课,避免盲目性,防止选课过多超出学生承受能力或选课不当影响学生正常毕业。在指导选课时,应全面考虑学生的专业课程结构、未来职业发展、兴趣爱好等因素。 

  (三)公共选修课的教学 

  公共选修课可分为导论型、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型、专题研究型、方法经验与技能型、其他型五种。导论型着眼于相关内容的概述,涉及的知识点广而宽,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型重点就某一学科的中外名著进行导读、选读、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基本的文化、科学素养。专题研究型结合教师的有关学科研究,就某一特定问题进行专题介绍,展开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方法经验与技能型着眼于有关科学方法、思维方法、操作技能及相关工作经验的传授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公共选修课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教师主导、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方法为主。公共选修课具有“问题意识”与“学术意识”,其教学不仅要具有系统性,而且具有探讨性与开放性,教学方法要因课而异,有所创新,不断调整与完善。 

  在公共选修课建设中应积极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形式多样化。问题引领、多元互助、自主学习要素具备,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 

  (四)公共选修课的质量管理与验收 

  自主建设的公共选修课以年为一周期进行考核验收。严把质量关,成熟一门验收一门。公共选修课开发建设可以延期,也可以选择退出。学校组织力量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全程教学质量跟踪,指派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听课,加强与主讲教师、选修学生的沟通,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与意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将把实际教学效果及教风、学风状况,作为公共选修课考核验收的条件之一。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2016121

校内资源检索 校外资源检索
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
邮编:250103
邮箱:jwc@sdyu.edu.cn
二维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