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规章制度  >  实践教学管理  >  正文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实践教学课时量计算管理办法

作者:       编辑:       复审:       终审: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07      

山青院办字〔2016 

   为科学考核和评价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根据《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师课时量核算办法》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实践教学课时量的构成与计算范围 

  实践教学课时量的构成: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实训)教学等。 

  实践教学课时量的计算范围: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实践教学课时量的计算依据 

  以学校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时学分为基础,以各学院对实践教学实际安排和执行情况汇总表为依据,经教务处审核后,按本办法规定的原则和标准计算实践教学课时量。拟增加开课学时或增设实践教学课程的,必须依据《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山青院办字〔2014号),提前向教务处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并计算课时量。实践教学课时量单位为标准课时。 

  三、实践教学课时量的计算方法 

  (一)指导课程设计(理工类专业)或学年论文 

  工作内容包括拟题、制定计划、过程指导、批改设计报告或论文、核定成绩等。每位教师指导本科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0人,超过部分按50%计算课时量。 

  计算公式:指导课程设计或学年论文教学课时量=计划周数×指导学生人数×0.6 

  (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选题、开题、指导、审阅、答辩、评阅、核定成绩等所有环节。每名教师指导本科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本科学生人数超过10人的,超过部分不计算课时量。 

  计算公式: 

  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课时量=个标准课时×指导学生人数 

  指导专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课时量=个标准课时×指导学生人数 

  (三)指导实习实践 

  实习实践类型包括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艺术类美术写生、野外考察等。工作内容:准备实习实践指导书、实习实践指导、批改实习实践记录和实习实践报告或作品、核定成绩、总结等。指导实习实践类型:现场指导实习实践和非现场指导实习实践。 

  计算公式: 

  现场指导实习实践教学课时量=0.2个标准课时×实习实践天数×指导学生人数 

  非现场指导实习实践教学课时量=0.5个标准课时×指导学生人数×实习实践类型系数 

  实习实践类型系数: 

实习实践

类型 

社会实践社会调查

认知实习

生产实习/专业实习

毕业实习(一学期)

毕业实习(一学年) 

系数 

0.5 

0.5 

0.6 

 

1.5 

   每位教师指导实习实践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0人,超过部分按50%计算课时量。 

  (四)实验(实训)教学 

  实验教学课时量主要包括备课、实验准备、指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实验考核、成绩评定上报以及教学资料的整理归档等环节。实训教学课时量参照实验教学课时量计算。 

  计算公式:实验教学课时量Σ实验项目计划学时数×实验项目类型系数×实验课程类型系数×班级规模系数 

  实验项目类型系数: 

实验项目类型 

验证性和单元性 

实验项目 

综合性和设计性 

实验项目 

系数 

 

1.2 

  实验课程类型系数: 

实验课程类型 

必修课 

选修课 

开放性 

实验课程 

系数 

 

1.1 

1.2 

  实验项目计划学时数以教学执行计划和教学大纲为判断依据,开放性实验课程计划学时数以开放性实验项目教学计划表和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表为判断依据;实验课程班级规模系数与理论课程相同;实验课程类型以教学计划为判别依据,其中开放性实验课程类型和计划学时数以教务处审批下发的开放性实验项目教学计划表为判别依据。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内实验(上机课),课时按0.7标准课时计算。 

  四、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五、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文件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教务处    

2016年3月7日 

校内资源检索 校外资源检索
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
邮编:250103
邮箱:jwc@sdyu.edu.cn
二维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