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 8:15
  • 学校首页
  • 教务处首页
  • 当前位置: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2024年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作者:张雨亭       编辑:初文捷       复审:杜聪       终审:       来源: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4-06-28       点击:

    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不断激发课堂教学活力,决定举办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我校师德师风良好的在职教师,均可报名参赛。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可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团队教师须有明确、合理的任务分工。产教融合赛道团队成员中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2年及以上。

    1.参赛课程为本科课程,参赛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且2022年9月以来至少讲授一轮。其中产教融合赛道主讲教师的参赛课程应为列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且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应不少于30%。

    2.已获得往届山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再次参赛。

    3.已获得往届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三等奖的主讲教师,再次以主讲教师身份参赛的,不再授予同等次或低等次奖项。若成绩优异,符合省赛推荐要求的,可推荐参加省赛。

    4.参赛课程如与本校往届全国和山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课程同名(含为区分不同授课对象,在课程名称中标注不同罗马字符或英文字母等的课程),应提供参赛材料明显不同的写实性说明,经学院核查确认后在学院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推荐参赛(同一主讲教师的课程按照以上第3条处理,无需提供写实性说明)。

    二、大赛组别

    大赛分为教学创新组、课程思政组、产教融合组三个赛道,根据主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分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三个组别。

    三、比赛安排

    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初赛由各学院组织,复赛及决赛由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组织。

    (一)学院初赛

    各学院自行组织初赛,加强比赛过程管理,做好参赛作品等材料的意识形态审核,并对学院参赛教师材料原创性和规范性负责。

    1.组织教师报名

    各学院专任教师均需参加,报名教师需登录大赛网站(http://43j723l9.mh.chaoxing.com),提交参赛材料,含申报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创新报告即可完成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9月13日,各学院对参赛教师的真实性及材料原创性和规范性负责。

    2.择优推荐校级比赛

    各学院推荐校赛名额由基础名额、激励名额和追加名额三部分组成:基础名额为1名;激励名额按照各学院报名人数总数的10%四舍五入计算,各学院报名人数不得少于教师总数的30%,报名人数以大赛网站(http://43j723l9.mh.chaoxing.com)完成参赛材料提交的人数为准。上一届获省赛三等奖及以上的教师所在学院追加1个名额。各学院至少推荐1个教师(团队)参加正高组比赛。分配名额详见附件1。

    920日17:00前,报送《校赛选手推荐汇总表》(附件2)《优秀奖人员名单》(附件3)至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

    (二)校级复赛

    校级复赛组织专家通过网上评审的形式,审阅参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和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确定参加决赛人员名单。

    1.进入校赛的参赛教师,1018日17:00前通过大赛平台(http://43j723l9.mh.chaoxing.com)提交以下材料:

    (1)申报书

    申报书样式见附件4-1。

    (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教学创新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深化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融合,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应密切围绕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报告标题:方正小标宋简体二号字体,正文:仿宋_GB2312三号字体,行间距:固定值28磅)。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附件4-2),成果信息在网站上直接填报。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具体要求详见附件4-3。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信息表见附件4-4、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要素。

    参赛教师提交的相关材料(申报书除外)和现场决赛汇报环节中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及所在学校等相关信息。

    (三)校级决赛

    学校组织现场决赛。学校通过网络评审确定进入决赛的教师,未进入决赛的为三等奖。

    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PPT汇报),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5-10分钟的提问交流。现场评审将于11月初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决赛成绩由网络评审成绩与现场评审成绩两部分组成。网络评审成绩满分为60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40分,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20分),现场评审教学创新设计汇报满分为40分,详细评审标准见附件5。选手成绩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的评分方法计算。

    四、奖项设置

    比赛设个人(团队)教学创新大赛奖、优秀组织奖。

    (一)个人(团队)教学创新大赛奖

    各赛道分别按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组分设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

    1.优秀奖由各学院评选,按照学院报名人数的10%确定。

    2.一、二、三等奖由学校根据比赛综合情况确定。

    (二)优秀组织奖

    学校根据各学院组织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按照学院发动、组织情况(比赛方案、现场照片或新闻稿)占20%、学院教师参赛情况占20%、是否按时按质提交相关材料占20%、参加校赛选手平均成绩占40%的比例,计算各学院得分。依据分数高低,排名第一、二位者,获得“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五、其他事宜

    1.各学院做好比赛的发动与组织,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学校比赛,按通知要求为教师参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并对参赛内容进行把关,尤其是对意识形态和政治性进行把关。各学院组织情况将纳入年度考核综合评价中。

    2.第五届山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推荐人员按照此次比赛成绩排名进行推荐。如若推送省级比赛名单时,遇到与省级比赛要求冲突的,按照省级比赛要求执行。

    联系人: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张老师

    电话:58997147,电子邮箱:220029@sdyu.edu.cn,

    办公楼东区224室

    附件1:各学院推荐参赛教师名额

    附件2:校赛参赛推荐汇总表

    附件3:优秀奖人员名单

    附件4:参赛申报材料

    附件5:评分标准

    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

    2024年6月28日


    • 附件【附件1-5.zip】已下载